乳腺醫學科普04:早期乳腺癌為什麽要強調規範治療?
乳腺癌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而且男士也沒能幸免。
不誇張地說,我們(men) 身邊可能就有這樣的患者,每個(ge) 人都很有必要了解一點相關(guan) 的知識。
如果你身邊有剛剛確診了早期乳腺癌的朋友,建議你把這些內(nei) 容分享給她,相信一定能夠對她有所幫助。
日本高級體(ti) 檢 乳腺B超
早期乳腺癌可以治愈
我們(men) 不止一次強調,要定期去正規的醫療機構體(ti) 檢,目的是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為(wei) 什麽(me) 要一再強調呢?因為(wei) 就乳腺癌來講,能不能在早期發現,直接決(jue) 定了這個(ge) 病有沒有可能被治愈。
說得誇張一點,我們(men) 可以把早期乳腺癌和晚期乳腺癌,當作兩(liang) 種疾病來對待。
醫學上,癌症治愈的標準,是經過治療康複之後,5年沒有出現複發轉移。又或者說,維持五年無瘤生存就達到了治愈的標準。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規範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日本高級體(ti) 檢 乳腺鉬靶檢查控製室
但是,乳腺癌一旦到了晚期,就成了不可治愈的疾病。就是說,無法達到無瘤生存的狀態。
不過,即使到了晚期,成為(wei) 不可治愈的疾病,如果治療恰當,五年生存率依然可以達到25%,中位生存能夠達到3年。這和很多其他種類的晚期癌症隻能按月計算的中位生存期比起來,還是要“仁慈”許多的。
既然乳腺癌的分期那麽(me) 重要,判斷“早期”的標準是什麽(me) 呢?
通俗地講,有三條標準:
- 病灶隻在乳房,沒有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 沒有、或隻有微小的區域淋巴結轉移;
- 乳腺癌病灶的最大直徑小於等於3cm。
基礎認知:全身性疾病
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規範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以高達90%以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裏可有兩(liang) 個(ge) 限製條件,不是隻要做到早期發現就可以了,還必須要獲得規範治療。
日本高級體(ti) 檢 乳腺鉬靶檢查
那麽(me) ,什麽(me) 樣的治療才算規範呢?
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手術。但我們(men) 要告訴你,且慢!
早期乳腺癌的規範治療,可不是“一切了之”那麽(me) 簡單,而是一整套複雜的綜合治療方案。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men) 需要告訴你一個(ge) 可能會(hui) 讓你意外的學界共識:
乳腺癌從(cong) 一開始,就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你可能會(hui) 說,不對呀,前麵提到的早期乳腺癌的判斷標準裏,有一條是“沒有乳房之外其他部位的轉移”。現在,怎麽(me) 又變成“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了,這不矛盾嗎?
其實不矛盾。因為(wei)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是一種認識,而“沒有乳房之外身體(ti) 其他部位的轉移” 是一個(ge) 人為(wei) 設定的標準。
日本高級體(ti) 檢 女性檢查區域
就是說,影像儀(yi) 器的精度是有限的。現在,靠影像儀(yi) 器最多能對0.5-1cm的結節作出傾(qing) 向性的性質判斷,再小就看不清了。或者說,患者體(ti) 內(nei) 可能已經有了很微小的轉移,但目前的影像檢測不到。
所以,“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這個(ge) 共識,是醫生展開規範治療的理論基礎之一。
很多人沒有理解這一點,所以在對乳腺癌手術的認識上,經常會(hui) 出現一些誤區。
手術時機
第一個(ge) 誤區是,做手術就是當務之急,越早越好。
其實,基於(yu)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這個(ge) 認識,做手術可能沒有那麽(me) 緊急。
日本高級體(ti) 檢 乳腺鉬靶檢查室
20世紀80年代的生物學研究已經證實,原有的直接切除惡性腫瘤原發病灶的方法,反而會(hui) 加速已經轉移的癌細胞的增殖。
而如果把藥物治療放在手術之前進行,就不僅(jin) 能明明白白地看見藥物對腫瘤的治療效果,還能清掃那些潛在的轉移病灶,為(wei) 爭(zheng) 取更高的治愈率掃清了障礙。這種安排在手術之前的藥物治療,叫做“新輔助治療”,或者“術前藥物治療”。是區別於(yu) 從(cong) 前的“術後藥物治療”。
“新輔助治療”的作用有很多,除了剛剛說的這條外,還可以通過縮小原發病灶和腋窩淋巴結的轉移灶,使得有些診斷時不能做手術的患者,可以做手術了;有些原來無法保留乳房的,可以做保乳手術了,這樣就為(wei) 減少手術創傷(shang) 和提高生活質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手術範圍
第二個(ge) 誤區是,手術範圍越大越好。
大家可能聽說過“乳腺癌根治術”,這是19世紀末美國的Halsted醫生發明的,簡單地講,就是切除包括患側(ce) 乳房、胸肌以及同側(ce) 區域淋巴結等組織的手術方式。
日本高級體(ti) 檢 乳腺診室
當時,這種手術讓乳腺癌患者的複發率,從(cong) 85%驟降到了6%,極大振奮了醫者和患者與(yu) 乳腺癌鬥爭(zheng) 的信心。後來的乳腺癌手術方式,大多是在這個(ge) 手術方式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
手術效果這麽(me) 明顯,那是不是手術範圍越大、切除組織越多,就越能“斬草除根”,降低複發轉移的幾率呢?
這個(ge) 想法很符合直覺,20世紀中期的醫生們(men) 也曾經這麽(me) 想。當時的乳腺癌手術,甚至發展到不隻是切除全部的乳房和胸部肌肉,甚至連肋骨一部分也要一並切除的程度。
不幸的是,後來的事實證明,損傷(shang) 這麽(me) 大的手術,並沒有獲得進一步減少病灶複發轉移概率的期望,反而因為(wei) 更常見、更嚴(yan) 重的並發症,增加了手術直接導致的死亡率。人們(men) 這才明白,乳腺癌手術並不是切得越多越好。
乳腺門診 宣傳(chuan) 冊(ce)
20世紀80年代以來,乳腺癌手術的創傷(shang) 是越來越小了。並且在術前藥物治療和術後放療等治療方式的配合下,為(wei) 患者實施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手術也成為(wei) 了可能。
術後放療和藥物治療
第三個(ge) 誤區是,治療等於(yu) 手術,做完手術就萬(wan) 事大吉了。
其實,醫生在術後根據患者情況會(hui) 建議的放療和藥物治療,這也都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
據統計,在所有接受乳腺癌手術的患者當中,有超過50%的患者需要接受術後放療。特別是那些接受了保留乳房手術的患者,放療更是一個(ge) 必不可少的程序。
但有時候,醫生的醫囑可能下得不夠清晰,建議患者進行手術後的後續治療,給患者的感覺就僅(jin) 僅(jin) 是“建議”而已,很多患者會(hui) 認為(wei) 這個(ge) “建議”是可執行、可不執行的。
日本高級體(ti) 檢 乳腺B超診室
早期乳腺癌的規範治療不隻有手術,還包括術前/術後藥物治療和術後放療,這是當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規範治療方法。
空芯針穿刺活檢技術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空芯針穿刺活檢。
雖然已經有了一套規範治療的方案,但是,醫生在跟一個(ge) 一個(ge) 真實的患者打交道的時候,還是會(hui) 不停地麵臨(lin) 選擇:
到底是要先做術前藥物治療,還是馬上手術?選擇哪種藥物治療更好?能不能做保乳手術?等等等等。這每一個(ge) 問題的答案,都是一個(ge) 關(guan) 乎病人生存期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決(jue) 定。
要知道,早期乳腺癌的規範治療是因人而異的。對於(yu) 兩(liang) 位早期乳腺癌患者,即使是同一個(ge) 醫生,給出的治療建議也可能是不同的。
日本高級體(ti) 檢 乳腺鉬靶檢查服
怎麽(me) 為(wei) 每一位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呢?
常用的方法是:如果懷疑求診者罹患乳腺癌,應該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著急手術,而是先確定病理分型(確定乳腺癌的種類)。隻有掌握了必要的診斷信息,才能做出適合具體(ti) 患者的治療安排。
目前,可以獲得確切組織病理診斷的、給患者創傷(shang) 最小的方法,就是“空芯針穿刺活檢技術”。用一根比平常打針輸液稍微粗一點的針,在B超引導下到達病變部位,取出少量的腺體(ti) 組織,然後拿去做病理。
如果是良性的,不需要做手術;如果病理是乳腺癌,那麽(me) 就需要根據病理分型和臨(lin) 床分期,由醫患雙方進行深入溝通,作出治療選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