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知識講座 09:如何才能控製癌症的發展?(上)
上節課我們(men) 講了可以通過預測、預防和預警在癌症還沒有或者很弱小的時候,把它關(guan) 在籠子裏。但是很不幸,仍然會(hui) 有很多癌症能夠突破我們(men) 的早期防線,發展到比較嚴(yan) 重的地步。
這個(ge) 時候,艱苦的癌症治療就要開始了。說到治療,在前麵的課程裏我們(men) 已經討論了很多癌症治療的方案,包括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化療藥物、靶向藥物、癌症免疫療法、癌症疫苗等等等等。
你可能會(hui) 問,這些方案裏麵,哪個(ge) 是最有效、最有希望治愈癌症的呢?是不是越貴的治療手段越好?越新的手段越好呢?其實不是。
這些治療癌症的不同思路和技術,雖然出現的時間有先後,但是在具體(ti) 一種癌症、一個(ge) 病人的治療過程中,不同方法並沒有明顯的高下之分。
麵對癌細胞頑強的生命力和豐(feng) 富的基因突變,任何一種單一的治療手段想要一錘子就把癌症徹底搞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絕大多數時候,醫生們(men) 必須綜合考慮所有可行的治療方案,對它們(men) 進行排列、組合、輪換。
這樣做的邏輯是很簡單的,因為(wei) 不同的治療技術,它們(men) 打擊癌細胞的策略不一樣,進攻路線也不一樣。所以醫生們(men) 期待這些治療方案能取得1+1大於(yu) 2的效果。
理解了這一點,你也許會(hui) 發現一個(ge) 很頭疼的問題:
這麽(me) 多不同的治療技術,每一種技術下麵,又可能會(hui) 有非常多的具體(ti) 藥物的選擇,醫生們(men) 到底要怎麽(me) 組合,才能製定出最適合這個(ge) 病人、最有效的治療方案呢?
這就是我們(men) 這節課要討論的重點。課程最後你會(hui) 發現,癌症治療方案的定製也在經曆一場“從(cong) 一次治療到終身管理”的革命。
初始方案: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萬(wan) 事開頭難。治療癌症的整個(ge) 過程,總得從(cong) 設計出一套初始治療方案開始。而這套方案想要做到量體(ti) 裁衣,就需要對每個(ge) 患者的癌症做出精細的、個(ge) 性化的描述。
在傳(chuan) 統上人們(men) 對癌症的分類和描述是非常粗糙的,主要就是三板斧:
• 腫瘤長在哪裏;
• 是哪種細胞癌化;
• 長了多大,有沒有擴散。
舉(ju) 一個(ge) 例子。
我們(men) 說一個(ge) 患者有三期的非小細胞肺癌。這句話的意思是,他的肺部長了一個(ge) 腫瘤,切出來在顯微鏡底下看,發現癌化的不是肺部的小細胞,而是其他幾種形態的細胞,這些統稱為(wei) 非小細胞肺癌。
在腫瘤的邊緣,癌細胞已經開始撐破腫瘤的邊界,開始向周圍組織擴散,這就是三期癌症的典型表現。然後怎麽(me) 辦?開刀切腫瘤,各種藥物組合化療就行了。
在咱們(men) 第一模塊的課程裏,你應該已經能理解人類對癌症的描述越來越精確。那麽(me) 同樣都是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我們(men) 能不能說出是哪種基因突變導致的呢?
比如說,如果是由於(yu) EGFR基因突變導致的非小細胞肺癌,那用上精確靶向EGFR的藥物,比如我們(men) 講過的易瑞沙和泰瑞沙,效果就會(hui) 很好。
反過來, 如果沒有攜帶EGFR基因突變,那靶向藥物吃的再多可能也完全沒有作用。所以,精確描述對於(yu) 製定更個(ge) 性化的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那這種精確信息一般是如何獲得的呢?
最直接的辦法當然就是在做手術的時候取一塊癌症組織,用基因檢測的辦法看看這些癌細胞裏到底存在什麽(me) 基因突變,然後對症下藥。
但是這個(ge) 方式有個(ge) 問題,如果癌症已經發展到全身性的擴散轉移,那有時候醫生可能會(hui) 決(jue) 定不再做手術切除了,一是可能好處不大,二是病人虛弱的身體(ti) 也不一定承受得了。
這時候怎麽(me) 辦呢?近幾年出現的新型基因檢測技術也許能幫助我們(men) 。
這個(ge) 技術讓我們(men) 不再需要通過手術獲取癌細胞。隻要給病人抽一管血,檢測血液裏的細胞,或者 DNA,就可以間接地了解癌細胞的基因突變情況了。
這是因為(wei) 當癌細胞脫落和死亡時,裏麵的DNA分子就可能泄漏出來,跑到人體(ti) 的血管裏。
你也許會(hui) 在新聞上看到一個(ge) 很熱門的詞兒(er) ,叫“滴血驗癌”——用一滴血檢驗癌症,說的往往是這樣的研究方向。不過我得提醒你,對新聞裏出現的這些故事,絕大多數你都得有點懷疑精神。
這個(ge) 技術可沒有我們(men) 說起來那麽(me) 容易。
一管血液裏能提取出來的DNA絕大多數都是血液細胞自己產(chan) 生的。剩下的那些DNA,可能來自身體(ti) 任何部位死亡的任何細胞,其中又隻會(hui) 有極其微量的部分可能來自癌細胞。
來自癌細胞的那些DNA,真正出現了基因突變,能夠幫助我們(men) 給癌症精確分類的又隻是九牛一毛。
血液檢測
怎麽(me) 把癌症相關(guan) 的信息,從(cong) 非常複雜的信息噪音提取出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美國藥監局一直到2016年,中國一直到2018年,才批準了第一個(ge) 這種類型的癌症檢測產(chan) 品上市。
當然展望未來的話,這一類不依賴手術、直接通過血液進行癌症基因檢測的技術一定會(hui) 有非常廣闊的前途。畢竟要想製定合理的初始治療方案,對患者的腫瘤進行精確分類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步。
請注意,我們(men) 對癌症的生物學理解得越深入,我們(men) 對癌症的分類就可以越精確。我們(men) 之前課程裏提到過的所有對癌症的認知升級,都可以拿來做癌症的分類。檢測基因突變隻是其中的一個(ge) 方麵。
基於(yu) 同樣道理,我們(men) 也應該可以知道癌症是通過什麽(me) 方式促進血管形成的,是怎麽(me) 逃避免疫係統的,是怎麽(me) 具備轉移能力的等等等等。這些信息也都可以幫醫生設計更好的初始治療方案。
所以也許未來的癌症診斷應該從(cong) 簡單的一句話,比如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過渡到一張完整的列表。
比如說:
• 肺部癌症,直徑多少厘米,有沒有出現局部轉移的跡象;
• 腫瘤來源是哪一種特定的肺部細胞;
• 癌症是因為(wei) 哪個(ge) 突變引起的,比如EGFR突變或者ALK突變,有沒有對應的靶向藥物;
• 癌細胞的PD-L1表達水平怎麽(me) 樣,能不能用歐狄沃和可瑞達進行癌症免疫治療;
• 癌細胞表麵有哪幾種特征性的蛋白質分子,是不是可以用來設計CAR-T治療。
我猜,這些細節信息也許已經把你快繞暈了。沒關(guan) 係,你隻需要記住,對癌症進行全麵的精確描述,能夠幫助癌症治療方案的設計,就行了。
沿著這個(ge) 思路繼續推演一下。在設計初始治療方案的時候,我們(men) 可能會(hui) 做到徹底的個(ge) 性化,實現真正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