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實話 18:藥片不能隨便掰開吃,創可貼不可隨便貼
從(cong) 小到大,我們(men) 總是從(cong) 長輩那裏聽到各種各樣的“生活小竅門”,比如病好的差不多了就不用吃那麽(me) 多藥,掰一半吃了就行;再比如不小心受傷(shang) 也沒事,有萬(wan) 能的創可貼來救場。但是這些說法真的靠譜嗎?我們(men) 今天就來談談,那些我們(men) 以為(wei) 是常識,其實是誤解的小知識吧!
實話一:藥片不能隨便掰開
吃藥一直是很多人非常抗拒的事情,有的人為(wei) 了吃藥方便,會(hui) 把藥片掰開;還有的人覺得自己病情不再發展了,想要自行減少藥量,也要把藥片掰開。那麽(me) 問題來了,不是所有藥片都可以隨便掰開吃的,要根據不同的藥劑或者病情來決(jue) 定服藥方法。
不是所有的藥都能掰開吃
比如說,我們(men) 常見的片劑,片劑是藥物與(yu) 輔料均勻混合後壓製而成的片狀製劑,是臨(lin) 床中應用最廣泛的劑型之一。片劑種類繁多,可分為(wei) 普通壓製片、薄膜衣片、腸溶片、包衣片、舌下片、分散片、口含片、緩釋片、控釋片、泡騰片等。
一般來說,普通片、分散片、咀嚼片由於(yu) 性質比較均一,進入人體(ti) 後可迅速崩解吸收,在保證劑量準確的情況下,可掰開、碾碎或咀嚼服用,比如常見的消食片。
但是對於(yu) 腸溶片來說,是不能隨便掰開的,這是因為(wei) ,腸溶片外部包裹一層特殊外衣而使藥物在胃內(nei) 不被溶解,到達腸道後才溶解釋放藥物,如果隨便掰開服用,可能藥物在胃部就被溶解了,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比如阿司匹林。
還有一些藥片有著更為(wei) 複雜的結構,那就是緩釋片和控釋片。為(wei) 了使藥物緩慢平穩地釋放,這兩(liang) 種片劑都采用了特殊的藥片結構,包括膜型和骨架型兩(liang) 種。
膜型的藥片外包裹有能限製藥物緩慢釋放的膜,強行掰開會(hui) 破壞這層膜,使含藥的內(nei) 芯直接暴露在外,藥物就會(hui) 很快地全部釋放出來。這樣一來,短時間進入體(ti) 內(nei) 的藥量就會(hui) 大大超過預計,使藥品的安全性不能保證。而且這樣一來藥物也不能再維持長時間的有效。因此,膜型結構的緩控釋片也不能隨便掰開。
實話二:創可貼不可隨便貼
最近有一則關(guan) 於(yu) 創可貼的新聞引起了小編注意,一位來自美國的14歲華裔科學Kara Fan憑其發明的納米銀液體(ti) 繃帶,獲評“美國頂尖青年科學家”該液體(ti) 繃帶可對抗抗生素的過度使用,防止抗生素耐藥性感染。
看完新聞後小編不禁感慨,連創可貼都變得越來越先進,而且樣式也越來越多,但是這裏還是想提醒各位,創可貼也不是能隨便貼的。
創可貼最好在傷(shang) 口消毒完再貼
很多人都會(hui) 把創可貼當成一個(ge) 止血工具,受傷(shang) 時,在沒有對傷(shang) 口進行消毒處理就直接使用創可貼。雖然這樣看起來是止住了血,但實際上,這樣做其實是將傷(shang) 口密封處理,很容易造成細菌滋生,反而對傷(shang) 口愈合不利。
另外,建議大家使用創可貼時不要包紮太緊,因為(wei) 這樣做會(hui) 壓迫皮下血管和神經,時間一長會(hui) 導致血液循環不流暢,輕則指尖發麻,重則導致末端壞死截肢。所以,千萬(wan) 不能一受傷(shang) 就貼創可貼,以免把小傷(shang) 口捂成大疾病。
實話三:掉頭發不等於有脫發問題
近日某電商平台發布了一則消息,稱今年雙十一預售時期,防脫發洗發水已經貢獻了將近50%的交易額。各種脫發的話題也是層出不窮,青年人的願望也變成了“脫貧脫單不脫發”。
調侃歸調侃,但是我們(men) 還是要重視一下掉頭發和脫發之間的聯係。 掉頭發其實分兩(liang) 種現象,一種是正常的生理性掉落,另外一種就很嚴(yan) 重了,是病理性的脫發。
正常掉發不用擔心
健康情況下,我們(men) 大約有80%-90%的毛囊都處於(yu) 毛發生長期,剩餘(yu) 的則處於(yu) 休止期,如果每天掉落的頭發在一百根以下,其實都是正常現象。因為(wei) 掉落的頭發還會(hui) 長出來的,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這種一般是正常的生理性脫落,一個(ge) 健康人的頭皮上,大約有80%-90%的毛囊處於(yu) 毛發生長期,10%-20%的毛發處於(yu) 休止期。所以每天掉落100根頭發以下都是正常的,掉了之後就會(hui) 有同等發量的頭發長出來。
不過有的人,可能會(hui) 由於(yu) 精神壓力、內(nei) 分泌等原因,短期內(nei) 大量掉發,但是調整之後就能恢複正常水平,這種情況也不用擔心,畢竟掉發不代表脫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