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講座 26:輸液開啟新的生命通道(下)
輸液技術的逐漸成熟,和輸液標準逐漸成型,也為(wei) 更多患者提供了新的生命方向。這種新的醫學思路,也為(wei) 更多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在前麵我們(men) 也說了,輸液的意義(yi) 遠不止技術的進步,而是一個(ge) 新的醫學進步的開端。
各種新的能量投放係統
縱觀醫學發展,絕大多數的新技術都是在老路走不通,或者走不好的情況下,醫生必須轉換思路,從(cong) 而誕生的。這些新技術出現,目的是解決(jue) 新問題。不同的技術具有各自相應的適應症,又有著各自的優(you) 缺點。這些技術讓醫學目標越來越逼近患者需求。
舉(ju) 幾個(ge) 你熟悉的例子:比如,在我國每年有110多萬(wan) 早產(chan) 兒(er) 出生。這其中就有很多離開母體(ti) 不能獨立生存的孩子。在母體(ti) 內(nei) 孩子可以獲得溫度,還可以從(cong) 母體(ti) 攝取營養(yang) 。一旦離開母體(ti) 怎麽(me) 辦呢?
既然生出來的孩子不能再回子宮,那就換條思路:在體(ti) 外模擬一個(ge) “子宮”。用一個(ge) 恒溫的早產(chan) 兒(er) 溫箱,保持恒定溫度、濕度,同時給孩子營養(yang) 、補液。
體(ti) 外模擬“子宮” 育兒(er) 箱
這樣一項技術,可以挽救數以百萬(wan) 計的新生命。這個(ge) 溫箱就是一種新思路。再比如,尿毒症病人的腎沒辦法工作了,體(ti) 內(nei) 的毒素也就清除不出去。必須尋找一條新的途徑清除這些毒素。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技術,可以利用分子彌散原理,讓這些毒素物質排到體(ti) 外。替代器官的功能,同樣也是一條治病的新思路。對於(yu) 病情不適合透析,或者能夠有機會(hui) 等到捐獻器官來源的病人,還可以腎移植。
在未來,還有可能利用人工製造出新的腎髒,完全解決(jue) 器官來源和排異問題。這都是新思路。醫學就是不斷地轉換思路,開發新技術,尋求新通道的過程。
20世紀70年代,因為(wei) 戰爭(zheng) ,東(dong) 巴基斯坦有大量的難民湧入難民營。當時正值雨季,霍亂(luan) 爆發了。數以百萬(wan) 計的難民,尤其是兒(er) 童,在短期內(nei) 感染上了霍亂(luan) 。這個(ge) 時候,靜脈輸液卻行不通了。為(wei) 什麽(me) 呢?
因為(wei) 幾百萬(wan) 人需要同時輸液,到哪裏找這麽(me) 多醫生護士呢?又如何保證輸液安全?而且,每天一套輸液設備加上液體(ti) ,就要上百塊錢。如果幾百萬(wan) 人同時需要,對於(yu) 當時並不富裕的國家,怎麽(me) 承擔?
這個(ge) 時候,曾經幫人類抵抗霍亂(luan) 的新思路——靜脈補液,遇到這次的霍亂(luan) 卻成了死路。在特殊情況下,必須再次尋找新通道。醫生們(men) 不得不再次把目光轉回消化道。
經過研究發現,即便在腹瀉的時候,腸道也並不是一點都不吸收。隻要口服的液體(ti) 成分中葡萄糖和氯化鈉按照一定比例搭配,人喝下去,腸道還能吸收。而且效果和靜脈輸液差距不大。
清腸藥就是一種口服的電解質平衡液
按照這個(ge) 思路,當時的醫生給感染霍亂(luan) 的孩子口服補液鹽治療。8周後,霍亂(luan) 的病死率一下子從(cong) 沒辦法補液時候的30%,降低到了不到1%。這同樣是轉換新思路的巧妙利用。
在今天,兒(er) 童腹瀉,多數情況通過口服補液就可以解決(jue) 了,隻有嚴(yan) 重病例才會(hui) 需要靜脈補液。靜脈輸液未必比口服來得更快。每項醫療技術都有各自的適應症,有各自的優(you) 缺點。但是毫無疑問,任何醫療新技術的出現,都是巧妙地利用了新思路。
【備注】:以上文字內(nei) 容來自得到 APP《 薄世寧·醫學通識五十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不願意在本網站刊登內(nei) 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