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講座 26:輸液開啟新的生命通道(上)
如果把人體(ti) 比作一個(ge) 戰場,那麽(me) 我們(men) 身體(ti) 裏的這些生理活動就像是接連不斷的戰役。我們(men) 知道,決(jue) 定一場戰役勝敗的,不僅(jin) 在於(yu) 有多少戰鬥力強的士兵,也不僅(jin) 在於(yu) 擁有多少威力強勁的炮彈。能夠把這些決(jue) 定勝負的“能量”投放到戰場上,至關(guan) 重要。
在醫學上,藥、液體(ti) 、營養(yang) 、電解質、白蛋白、氨基酸、葡萄糖,甚至血液等等,都是治病的能量。給藥途徑,本質上就是一種“能量投放係統”。如果這個(ge) 係統失效,結局是什麽(me) 呢?
輸液源於霍亂:開啟生命的新通道
19世紀,英國霍亂(luan) 爆發。這種病導致死亡的一種主要原因,就是能量投放係統失效。解釋一下,霍亂(luan) 是一種由霍亂(luan) 弧菌引起的烈性消化道傳(chuan) 染病。得了霍亂(luan) 的病人會(hui) 出現劇烈惡心、嘔吐、腹瀉。嚴(yan) 重的病例,幾個(ge) 小時就可能脫水而死。
病人無論吃進去啥,喝進去啥,立刻就會(hui) 拉出來。腹瀉又造成了嚴(yan) 重脫水,體(ti) 內(nei) 電解質也會(hui) 發生紊亂(luan) 。這個(ge) 時候,怎麽(me) 通過口服這個(ge) 原有的能量投放係統,補水、給藥、給營養(yang) 呢?這個(ge) 係統失效,自然就會(hui) 危及生命。病人病情的危急程度,是倒逼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一個(ge) 重要原因。
靜脈注射開啟了生命的新通道
1832年,相當於(yu) 清朝道光年間。有個(ge) 英國醫生托馬斯想到:既然全身的血管是連在一起的,那麽(me) 把液體(ti) 通過血管輸進去,不就可以解決(jue) 能量投送問題了嗎?
雖然這個(ge) 理論很早就存在,但是從(cong) 來沒有人成功實施過。托馬斯反複地做試驗,做研究。最後他實現了。托馬斯嚐試著把煮沸的鹽水輸進病人的血管裏。煮沸是為(wei) 了通過加熱來消毒。
當時,托馬斯的病人是一個(ge) 得了霍亂(luan) 的老年女性。她意識微弱,眼眶凹陷,皮膚蒼白。這都是嚴(yan) 重脫水的症狀,病人已經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托馬斯說:“我都擔心還沒有準備好輸液的器械,病人就會(hui) 馬上去世。”
但是,當液體(ti) 一點一點進入到她的血管時,這個(ge) 病人的脈搏逐漸變得清晰有力。半小時後,病人的聲音開始變得堅定。病人說:“現在,我最需要的是睡一小會(hui) 兒(er) 。”
這個(ge) 技術,發表在1832年6月23日醫學著名期刊《柳葉刀》( The Lancet ) 雜誌上,這種方法開始傳(chuan) 播。但是不得不說,雖然托馬斯發明了靜脈輸液技術,但是當時很多理論還不完善。
比如,鹽水的濃度應該是多少?電解質是什麽(me) 比例?如何正確消毒?所有這些關(guan) 鍵因素在當時都沒有得到解決(jue) 。所以,一直到70年後,當電解質平衡理論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機製得到闡釋之後,靜脈輸液技術才迅速推廣開。
到了1972年,美國成立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hui) ;1980年,這一學會(hui) 更名為(wei) 靜脈輸液護士協會(hui) ( INS )。從(cong) 此,INS 標準成為(wei) 了世界各地靜脈輸液治療的指南。
1999年,中華護理學會(hui) 成立靜脈輸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2014年頒布實施了我國第一部靜脈輸液國家行業(ye) 標準——《靜脈輸液護理技術操作規範》。從(cong) 此,靜脈輸液技術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安全。靜脈輸液就是這樣從(cong) 最原始、最初級的階段,走到了今天。
輸液技術廣泛迭代
靜脈輸液技術快速發展。不斷出現的新情況,讓醫生不斷地開發出新的方法。比如,大麵積燒傷(shang) 的病人,怎麽(me) 給藥呢?這些病人全身的皮膚都燒壞了,怎麽(me) 找血管呢?
這個(ge) 時候,醫生可以深靜脈穿刺。也就是從(cong) 頸部,或者從(cong) 大腿根,或者從(cong) 鎖骨下,把一根無菌導管放到深部的、更粗大的血管裏,輸送藥物。
再比如,需要長期化療的腫瘤病人,化療藥有刺激。用表淺的血管就容易得靜脈炎,就需要剛才說的這些深部大血管。但是,化療是個(ge) 漫長的過程。如果每次都穿刺,病人太痛苦了,而且也不安全。那怎麽(me) 辦呢?
這個(ge) 時候,醫生又發明了一種叫做“輸液港”的技術。把這個(ge) 輸液港埋到病人皮下,輸液港一頭放到深部大血管裏,另一頭放在皮下,就像建造了一個(ge) 臨(lin) 時“港口”。
輸液港示意圖
以後每次給藥,把藥直接打到這個(ge) “港口”裏,然後藥就能進入人體(ti) 了。這樣的裝置,不僅(jin) 安全、無菌,還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洗澡、遊泳。
再比如,腫瘤病人的用藥,經過血液稀釋,人體(ti) 代謝之後,能達到癌症組織的藥物濃度就低了很多。如果加大藥量,藥物濃度增加的同時,不良反應也會(hui) 增加。
腫瘤科的醫生就開發出介入治療。也就是把導管直接放置到供應腫瘤組織的那根血管裏。局部給藥,既增加了藥效,還降低了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
除了輸液技術的提高,能輸的液體(ti) 種類也大大豐(feng) 富了。
比如,靜脈營養(yang) 。在我國,有一個(ge) 著名的“無腸女”的病例。這個(ge) 女孩因為(wei) 大麵積腸壞死,醫生不得不切掉了她所有的小腸。
我們(men) 知道,營養(yang) 主要是通過腸道吸收的。病人沒了腸子還怎麽(me) 活呢?講到這裏你應該猜到了,就是通過靜脈把營養(yang) 輸進去。
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微量元素、電解質,這些生命必須的能量物質,按照合適的比例,計算好熱卡混在一起,通過靜脈血管輸送到她的身體(ti) 裏。在這條新通道的支持下,她健康地活了30年。其間,她還成功懷孕,生下了一個(ge) 健康的女兒(er) 。
這都是靜脈輸液帶來的奇跡。毫無疑問,今天的靜脈輸液技術已經成為(wei) 了臨(lin) 床上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治療技術。我們(men) 應該記得,這項技術源於(yu) 人類危難之際,它挽救過無數生命。從(cong) 此,醫生利用這條新通道,把能量、把生的希望投放給人體(ti) 。
比靜脈輸液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帶給醫學的一個(ge) 思路。這就是在治病過程中,總能遇到一條老路在新困難麵前走不通了,那麽(me) ,就必須開拓一條新路。
【備注】:以上文字內(nei) 容來自得到 APP《 薄世寧·醫學通識五十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不願意在本網站刊登內(nei) 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