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講座 19: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下)
我們(men) 繼續來講關(guan) 於(yu) 癌症的問題:為(wei) 什麽(me) 這些年,癌症突然就多了?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wei) 環境汙染,也不是因為(wei) 食物和工作壓力大。而是我們(men) 的生活條件好了,醫療條件好了,人的壽命延長了。
細胞分裂次數多了,基因的隨機錯誤也就越來越多。累積下來,最終帶來了癌症的基因突變,所以癌症高發了。在過去的100年裏,人類的平均壽命增長了30歲。發達國家人均壽命更長,所以癌症的發生率更高。
隻要活得足夠長,每個(ge) 人都會(hui) 得癌症。癌症是長壽必須付出的代價(jia) 。癌症就像時間的老朋友,如果咱們(men) 越來越長壽,那麽(me) 這個(ge) 老朋友說不定哪天就會(hui) 登門造訪了。要想不得癌症,隻有一個(ge) 辦法,那就是早死。
對待癌症的三條建議
那麽(me) ,應該怎麽(me) 科學理解生命和癌症的關(guan) 係呢?從(cong) 醫生的角度給你三條建議,咱們(men) 盡量讓這個(ge) 老朋友離得遠點,盡量晚點來,能不來最好,真來了,也不怕。
第一條建議是,去除致癌因素,改變生活方式,仍然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風險。
盡管癌症基因突變的最大危險因素是年齡,但是咱們(men) 也不能就這樣等著。基因突變隻是癌症發生的一個(ge) 環節。即使基因突變,也未必發生癌症,人體(ti) 還有強大的免疫係統。保護免疫係統,減少慢性感染,仍然可以預防大約40%左右的癌症。
HPV 九價(jia) 疫苗
降低患癌風險的科學建議包括:戒煙、戒酒、減肥、多運動、多吃全穀物食品、蔬菜、水果、豆類,少吃糖、少吃紅肉( 比如豬肉、牛肉、羊肉 ),這是改變生活方式。避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門螺旋杆菌、HPV病毒感染。已經感染了,要治療或者定期複查。
第二條建議是,定期進行疾病篩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具有很大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
不是每個(ge) 人都有癌症,但是每個(ge) 人一定有癌症之前的病變。發現這些早期問題,及時治療,就可以避免這些良性的病變進一步發展成為(wei) 惡性的癌症。
舉(ju) 個(ge) 例子,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癌症檢查中心,對45歲以上無症狀的普通人每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見到腺瘤就切除。我解釋一下,腺瘤就是一種癌前病變,長期發展就可以變成癌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結腸癌、直腸癌發病率比預期的減少了85%。
運動是降低患癌風險的一種很好方式
所以,超過一定年齡後定期進行篩查,是發達國家總結出來的可行的癌症預防方法。篩查的目的在於(yu) 早點發現這個(ge) “不懷好意”的老朋友,還沒等它“使壞”的時候,就趕緊把它請走,免得它帶很多“品行不良”老朋友上門,到時候還得大動幹戈。
第三條建議是,既然咱們(men) 越來越長壽,那就應該接納癌症,和它共存。
就像我之前講過的,癌細胞就像是“壞車”。社會(hui) 上永遠做不到沒有壞車,我們(men) 能做到的,就是把壞車的數量控製在一定範圍內(nei) ,保證這個(ge) 社會(hui) 的和諧有序。
具體(ti) 到人體(ti) 上,既然咱們(men) 體(ti) 內(nei) 的細胞每時每刻都有發生癌變的可能,那麽(me) 咱們(men) 能做的,就是保護自己的人體(ti) 免疫,控製癌細胞的數目,讓它別“作亂(luan) ”。
即便不幸得了癌症,也要學會(hui) 與(yu) 它共存。趕盡殺絕不可能,隻要把它們(men) 抑製在安全數量下,我們(men) 照樣可以健康生存。癌症並不等於(yu) 死亡。
【備注】:以上文字內(nei) 容來自得到APP《 薄世寧·醫學通識五十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不願意在本網站刊登內(nei) 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