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講座 05:糖尿病為什麽是慢病之王?
接下來從(cong) 一個(ge) 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糖尿病。看一下在真實世界裏,一個(ge) 糖尿病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他的身體(ti) 會(hui) 發生什麽(me) 變化。從(cong) 這些變化裏,我們(men) 就更容易理解這種疾病的可怕之處。主要討論的是Ⅱ型糖尿病。
特點一:發病初期毫無征兆
在我看來,作為(wei) 慢病之王,糖尿病有三個(ge) 特別重要的特點。第一個(ge) 特點是,這種疾病剛剛發生的時候完全無法察覺。
我們(men) 前麵討論過,糖尿病人有所謂“三多一少”的症狀——多飲、多尿、多吃、體(ti) 重下降。但是對於(yu) 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特別是Ⅱ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當出現“三多一少”症狀的時候,往往病情已經比較嚴(yan) 重了。
這是為什麽呢?
為(wei) 了解釋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來分析一下糖尿病患者為(wei) 什麽(me) 會(hui) “三多一少”。“多飲”和“多尿”,這是互為(wei) 因果的一組症狀。
本來人體(ti) 是不希望過多排尿的,因為(wei) 在自然界水分可能是稀缺的資源。所以腎髒會(hui) 盡可能把水分留在人體(ti) 中,隻用最少的液體(ti) 把廢物排出體(ti) 外。
糖尿病患者要經常監測血糖值
多尿症狀的出現,是因為(wei) 在高血糖的條件下,腎髒的功能會(hui) 受到影響,沒法全力吸收水分,因此會(hui) 讓更多的水分通過尿液排出體(ti) 外。而多尿,會(hui) 導致人口渴和大量飲水。
“多吃”和“消瘦”也是互為(wei) 因果的一組症狀。
可能直觀上覺得,血液裏糖分特別多,人體(ti) 細胞會(hui) 獲得大量的能量,所以人會(hui) 變胖?恰恰相反,在胰島素係統失靈的時候,人體(ti) 細胞壓根就感覺不到血糖的存在。
血糖無法被正常吸收,反而都從(cong) 尿裏白白流失掉了。所以時間一長,人體(ti) 反而會(hui) 進入缺乏營養(yang) 的狀態,體(ti) 重下降和暴飲暴食同時出現,也就不奇怪了。
“三多一少”的症狀,肯定是血糖非常高,而且持續好一段時間後才會(hui) 出現的。如果血糖僅(jin) 僅(jin) 是有一點點偏高,或者僅(jin) 僅(jin) 是有那麽(me) 一兩(liang) 天偏高,都不足以讓腎髒的功能、人的體(ti) 重這些指標被嚴(yan) 重破壞,導致這麽(me) 明顯的症狀。
換句話說,在糖尿病真正開始醞釀和發展的早期,是根本無法被人們(men) 察覺的。
特點二:一旦開始就極難逆轉
發病早期毫無征兆、難以察覺,是糖尿病的第一個(ge) 大特征。和這一點相對的,是糖尿病一旦開始發病,就會(hui) 進入幾乎不可逆的持續惡化狀態。
這個(ge) 過程可以被控製,但是幾乎無法徹底讓它停下,更幾乎不可能緩解和逆轉。2015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人一旦發病,疾病徹底緩解和消失的比例隻有 0.01%,哪怕部分緩解的也隻有 1% 多一點。
換句話說,在絕大多數時候,糖尿病人打的是一場根本沒有勝利可能的戰爭(zheng) 。他們(men) 還必須打起精神參戰,才能最多換一個(ge) 小輸當贏的結果。
這種不可逆的特性是怎麽來的呢?
胰島素調節血糖的過程,其實是一個(ge) 經典的負反饋循環:血糖升高,促進胰島素釋放,從(cong) 而降低血糖。這個(ge) 負反饋循環保證血糖總在一定範圍內(nei) 波動,而不會(hui) 太離譜。
相反,Ⅱ型糖尿病的發病過程,卻是一個(ge) 逐級放大的正反饋循環。
首先,人體(ti) 細胞“耳朵聾了”,無法聽到胰島素的敲門聲,所以血糖居高不下;當人體(ti) 意識到血糖升高之後,趕緊通知胰腺 beta 細胞,生產(chan) 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beta 細胞收到通知,就會(hui) 開足馬力生產(chan) 胰島素;到最後,beta 細胞不堪重負,甚至死亡。
而 beta 細胞死亡的越多,人體(ti) 調節血糖的能力就會(hui) 越差,就會(hui) 反過來讓血糖更高,從(cong) 而身體(ti) 就會(hui) 逼迫 beta 細胞生產(chan) 更加的胰島素。
關(guan) 注糖尿病治療
所以你看,在這個(ge) 正反饋循環的驅動下,糖尿病會(hui) 朝著越來越嚴(yan) 重的方向一路狂奔下去。而這一路狂奔的結果,就是非常可怕的糖尿病並發症。
如果說“三多一少”是糖尿病吹響了進攻的號角,那糖尿病並發症就相當於(yu) 敵人在戰場上用上了核武器。一個(ge) 患上糖尿病 10 年的人,如果對血糖不加以管理,出現並發症的概率高達 98%。
我們來看三種非常特殊的糖尿病並發症: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糖尿病腎病——簡稱“糖腎”,以及糖尿病足——簡稱“糖足”。這三種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嚴(yan) 重並發症。
它們(men) 的發病機理有相似之處:血管裏糖分太多,會(hui) 改變血液的很多物理、化學性質,比如流動速度、粘稠度、酸堿度等,這些變化積累一段時間,就會(hui) 讓纖細的末梢血管經受不住,要麽(me) 破裂,要麽(me) 阻塞,要麽(me) 長出新的分叉。
這些變化如果發生在眼球,就會(hui) 引發視力下降、視網膜損傷(shang) ;出現在腳部,就會(hui) 導致血管肌肉和神經的壞死;發生在腎髒,就會(hui) 引起腎衰竭。
每年都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失明、截肢,或者必須依賴透析才能生活。在中國,腎衰竭患者的 1 / 3 ,失明患者的一半,截肢患者的 60%,都是糖尿病導致的。
而這些並發症,僅(jin) 僅(jin) 是糖尿病惡果的一小部分。糖尿病還會(hui) 廣泛的引發其他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和高血脂。
而在這三種疾病的共同施壓之下,人體(ti) 的心髒、血管、大腦都更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心肌梗塞和腦卒中——也就是常說的“中風”。每年全世界有近 400 萬(wan) 糖尿病人過早死亡,主要就是拜這些心腦血管疾病所賜。
特點三: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負擔
糖尿病一旦發病,就會(hui) 進入不可逆的持續惡化過程。病人唯一的希望,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嚴(yan) 格控製血糖、改變生活方式,才能換來這些並發症的推遲發作。這是糖尿病的第二個(ge) 特征。
而這一點,又直接導致了糖尿病的第三個(ge) 特征——它會(hui) 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甚至是精神疾病。對抗糖尿病是一場漫長的、瑣碎的、毫無勝算的戰爭(zheng) 。
糖尿病人除了每頓飯都要小心翼翼的查血糖、精確的控製進食時間和食物種類之外,還要麵對疾病總在持續惡化的局麵。
這對於(yu) 任何一個(ge) 人,都會(hui) 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麵對糖尿病,患者往往會(hui) 出現三種典型的心理反應,而它們(men) 無一例外都是有害的。
第一種是輕視和盲目樂(le) 觀。這種反應出現在疾病早期。糖尿病的早期是毫無症狀可言的,患者感覺不到身體(ti) 上的任何異常,一個(ge) 非常自然的心理就是輕視它、忽略它。
這個(ge) 階段的患者,特別容易忽視醫生的要求,不按時吃藥,不好好測血糖,總覺得自己沒病。隨著疾病慢慢嚴(yan) 重,輕視和盲目樂(le) 觀的心理逐漸消失,患者往往會(hui) 出現第二種心理——急躁。
終於(yu) 意識到自己真的得了糖尿病,很多患者的反應是趕緊治,花大價(jia) 錢也沒關(guan) 係。在這個(ge) 階段的患者,往往會(hui) 在求醫無果後,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心態,嚐試各種各樣的民間偏方、祖傳(chuan) 秘方,幻想一夜之間把疾病治好。
糖尿病藥物治療
不管抱有多大的希望,科學研究的結論是很現實的:目前糖尿病不可逆,無法徹底治療。等終於(yu) 放棄了快速治好的想法,又會(hui) 陷入第三種心理中去——絕望和自暴自棄。
這種反應也很自然。在一場無法勝利的戰爭(zheng) 中,投降是一個(ge) 常見的選擇。在這個(ge) 階段,情緒低落、失眠,甚至想要自殺,都是常見的反應。
這三種心理反應聽起來大相徑庭,但是它們(men) 的害處是一樣的:都會(hui) 讓糖尿病患者偏離正確的軌道,不好好吃藥打針,不好好檢測血糖,不認真記錄飲食情況,不聽醫生的建議,不願意鍛煉身體(ti) ……所有這些,隻會(hui) 讓他們(men) 在對抗糖尿病的戰場上輸得更快。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糖尿病人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也會(hui) 大大上升。中國糖尿病人患抑鬱症的比例接近 40%,遠遠高於(yu) 一般人。毫無疑問,這會(hui) 讓糖尿病的治療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對待糖尿病的正確態度
發病初期難以察覺,疾病開始就無法逆轉,除了各種身體(ti) 器官的病變,還會(hui) 導致心理和精神異常。這是糖尿病作為(wei) “慢病之王”的核心特征。
別的慢性病,像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鬆等,雖然或多或少也存在這些特點,但都不如糖尿病突出。因此,我用“慢病之王”稱呼糖尿病,形容這種疾病的凶險。
這麽聽起來,糖尿病是不是就沒救了?
雖然糖尿病幾乎無法逆轉、難以治愈,但它是完全可控的。通過采取積極的措施,就能把疾病的發展速度和各種並發症的風險,控製在完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nei) 。
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明,如果糖尿病人能夠積極接受治療,改善生活方式,把血糖嚴(yan) 格控製在合理的範圍內(nei) ,人均壽命和健康人沒有區別。
所以說,對抗糖尿病,我們(men) 既不應該過度樂(le) 觀和輕視,試圖一夜之間取勝;也不應該過度悲觀和絕望,覺得人生毫無指望。
我們(men) 必須換一種全新的疾病觀念來對待它——它不是一個(ge) 必須拚個(ge) 你死我活的敵人,當然更不是朋友,而是一個(ge) 我們(men) 可以和平共處的鄰居。接受它的存在,同時用各種辦法保證它不會(hui) 侵犯你的生活,才是對待糖尿病正確的態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