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講座 04:醫療既要講科學,又要重人文(上)
咱們(men) 今天說的是醫學的第四大基礎共識。
開始之前,我先給你說個(ge) 案例,這個(ge) 案例來自於(yu) 美劇《豪斯醫生》。
一個(ge) 孩子得了一種罕見的遺傳(chuan) 病。孩子的父母都非常焦慮,因為(wei) 孩子的病發生了激烈的爭(zheng) 吵。為(wei) 啥吵呢?
父親(qin) 覺得母親(qin) 不知道關(guan) 心人,指責她不知道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誰,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麽(me) 玩具,還說她送的那個(ge) 企鵝玩具甚至能讓孩子做噩夢。
其實這個(ge) 母親(qin) 本人就是個(ge) 醫生。
她說,“我怎麽(me) 會(hui) 不關(guan) 心孩子呢?我是在救他的命。
我問你,你知道孩子的血型是什麽(me) 嗎?Rh因子是什麽(me) ?他的E14/ATM基因啟動子中間的變體(ti) 是什麽(me) ?他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多少?你知道嗎?”
父親(qin) 說,“你別給我扯那些沒用的,我聽不懂,那些隻是數據和字母,那不是我的孩子。”
你看,這可是孩子的親(qin) 媽,但是,當醫生的她隻懂得如何用冰冷的數據來挽救孩子,她忘記了孩子是一個(ge) 整體(ti) 性的人。
孩子的父親(qin) 覺得,知道孩子的玩具比了解他的數據更重要,他忘了最終能救孩子的,還得靠這些冰冷的數據。
醫生和患者都常有誤解,其實醫學不僅(jin) 僅(jin) 是冰冷的數據
無論誰對誰錯,不重要。
這個(ge) 案例是告訴咱們(men) :無論醫生還是患者,對於(yu) 醫學都存在著誤解。
其實我想,你肯定也會(hui) 有這樣的擔心:是不是醫學正在走向一條不歸路,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狂奔,以至於(yu) 忘記了它的初心——醫學,是為(wei) 人服務的。
咱們(men) 今天,就來聊聊醫學的性格。
醫學像個“倔強的老頭”
在我看來,醫學從(cong) 來都具有科學和人文的雙重性格。
醫學的科學性和人文性,從(cong) 來都不是此消彼長的關(guan) 係。隻是它的表象,讓人們(men) 包括醫生都對它產(chan) 生了誤解。
讓我說,醫學的性格就像個(ge) “倔強的老頭”。
為(wei) 啥說它倔強呢?
堅持原則、不懂變通,永遠隻用數據說話,“你就得聽我的”,永遠是那種它最懂的架勢。
為(wei) 啥說它是“老頭”呢?
閱曆多、見過大風大浪,了解多了就會(hui) 發現,其實這個(ge) “老頭”的內(nei) 心也有溫情,它的慈愛是藏在冰冷的麵具背後。
接下來,咱們(men) 就通過乳腺癌這個(ge) 病治療方案的演化,看看醫學的科學和人文。
治療方案體現科學與人文
在很久以前,人們(men) 用火燒,用烙鐵烙,用化學物質腐蝕來治療乳腺癌。
你肯定會(hui) 說,這太殘忍了,既不科學又不人文。
後來終於(yu) 有了外科手術。
手術做得最大的時候,不光切乳房,還要切乳房下麵的肌肉,甚至連周圍的淋巴結、腋窩裏的組織、肋骨都要切。
這麽(me) 做病人放心了,醫生也放心了,那效果好嗎?
未必。
乳腺癌治療方案的不斷進步,體(ti) 現了醫學的科學和人文
首先,病人太痛苦。沒了乳房,也沒了自信。
手術創傷(shang) 大,胳膊水腫抬不起來,連梳頭都困難,很多手術後的病人自卑抑鬱地活著,沒有性生活,沒有幸福,甚至失去家庭關(guan) 愛。
其次研究發現,早期乳腺癌切得多和切得少,病人的生存時間沒太大區別。
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醫生費舍爾(Fisher)提出乳腺癌是全身病,手術切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全身治療才是重點。
這個(ge) 時候,早期乳腺癌就不用再切這麽(me) 大了。如果沒有淋巴結轉移,隻做腫瘤局部切除,這叫做“保乳手術”,加上局部放療,效果比單純切除還好。
接下來,化療、內(nei) 分泌治療、基因檢測、靶向治療,所有這些治療都成了乳腺癌治療的有效手段。
通過乳腺癌這一個(ge) 病治療方案的演化曆史,咱們(men) 也就能看出來醫學科學性和人文性的關(guan) 係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