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講座 01:醫療為什麽會存在?(上)
今天正式開始第一個(ge) 模塊的學習(xi) ,這個(ge) 模塊由5大基礎共識組成。
今天,咱們(men) 先說說醫學的第一大基礎共識。
沒有醫學,人類仍能照樣生存?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個(ge) 問題:人類為(wei) 什麽(me) 需要醫學?假如沒有醫學行不行?這樣人類能否照樣生存?聽起來,這個(ge) 問題問得好像並沒意義(yi) 。
所有人都知道,醫學大大地延長了人類壽命。現代醫學誕生之初,人類的平均壽命是30歲。今天壽命最長的日本,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84.2歲。
另外,很多以前要命的病今天能治了。醫學界的一個(ge) 共識,就是艾滋病和很多類型的癌症目前都有了相對理想的藥物,人不會(hui) 因為(wei) 這兩(liang) 種病很快死亡了。
還有,醫學破解了大部分的生殖秘密,各種輔助生殖技術讓不孕不育的人有了生育的可能,讓他們(men) 的基因得以延續。
但我的答案是,沒有醫學,人類照樣生存,為(wei) 什麽(me) ?
因為(wei) 隻要一個(ge) 物種的出生率大於(yu) 死亡率,那麽(me) 它就可以延續下去。人類基因的多樣性,是對抗所有已知或者未知災難的終極武器。隻要生態還在,人類就還在,除非是發生地球級別的災難。這些和有沒有醫學,根本沒關(guan) 係。
醫學幫助人類改變缺陷基因
醫學保證不了人類這個(ge) 物種的延續和生存。那醫學的存在到底是為(wei) 了什麽(me) 呢?進化淘汰弱者,醫學阻礙進化,醫學能做的就是別讓進化淘汰你。用醫生的話說,就是生命第一。這是醫學存在的終極理由。
生命第一,先保證活著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話,“人必活著,愛才有所附麗(li)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愛的情感是依附在活人身上的。人死了,沒有愛。也就是先活下來,然後才有其他可能。生命第一的第一個(ge) 層麵,就是兩(liang) 個(ge) 字:活著。
醫學院教學生的理論,就是先讓病人活著。醫院所有的規章、製度、常規、流程、指南,是為(wei) 了保證活著的安全。在極端情況下,醫生甚至會(hui) 打破常規,用看似不理性的方法解決(jue) 問題,他的目的同樣是為(wei) 了活著。
10年前,我經曆過這樣一個(ge) 病例:一位45歲的中年男性,患了急性膽囊炎。手術做得非常漂亮,但是術後卻出了問題,病人持續昏迷。按理說,正常人停了麻藥,快的幾分鍾就能醒。但是這個(ge) 病人躺在ICU兩(liang) 周,一點兒(er) 反應沒有。
我給他做了所有相關(guan) 檢查,就是找不到昏迷原因。這個(ge) 時候,病人各項指標開始惡化。而且已經開始出現肺炎,病情越來越嚴(yan) 重,這麽(me) 下去,生存概率越來越低了。
在同學聚會(hui) 的時候,我說起這個(ge) 病例,我很鬱悶。這個(ge) 時候,另外一個(ge) 同學就說,“別想了,趕緊喝,喝完你的病人就醒了”。聽了這句話,我拔腿就往醫院跑。
到醫院,我就問病人的妻子,他平時喝不喝酒?他妻子說,喝,而且每天喝一斤。顯然病人酗酒這個(ge) 細節,在之前被我忽視了。我猜想,病人昏迷會(hui) 不會(hui) 是一種酒精戒斷症狀呢?酗酒的人突然斷了酒,嚴(yan) 重的就有可能昏迷。
我突然就有一個(ge) 想法:為(wei) 了救命,能不能試著給病人胃管裏打點酒呢?
為(wei) 了讓生命活著有時候要打破常規
別的醫生都說,你瘋了,酒不是藥,這不符合常規。要是打了酒病人還不醒,會(hui) 給自己惹麻煩,同行也會(hui) 笑話。但我堅信自己的判斷,當時的老主任也支持,他說,“為(wei) 了救命可以試,有問題我擔著”。結果打了酒,當天這個(ge) 病人就醒了。
這個(ge) 病例是想告訴你:醫學所有的常規都必須優(you) 先保障活著,在特殊情況下,為(wei) 了活著,常規可以打破。但是,打破常規也未必一定保證能有好的結果。因為(wei) ,醫學麵臨(lin) 的一個(ge) 現實就是不確定,不確定的基礎上還有各種不確定風險存在。
每個(ge) 病人都是不同的個(ge) 體(ti) ,治療的反應因人而異,結果也不同。尤其是疑難病例,有時候做了,可能結果未必好,但是不做,病人就一點希望都沒了。為(wei) 了保障讓病人活著,醫生必須在各種不確定麵前,突破各種障礙,有時候甚至是禁區。
醫生要敢於打破生命禁區
在幾十年前,心髒外科就麵臨(lin) 著一個(ge) 難題,就是沒辦法把心髒裏的血引出來,這樣就不可能打開心髒做手術。心髒,就是生命禁區。
所以在當時,得了先天性心髒病,很多孩子就隻能等死。到了1954年,有個(ge) 美國醫生認為(wei) ,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些孩子死。這個(ge) 醫生叫李拉海(Lillehei),他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心髒外科醫生。
外科醫生 克拉倫(lun) 斯·沃爾頓·李拉海
他設計了一種大膽的手術方案,有多大膽呢?給孩子做手術的時候,讓他的父親(qin) 躺在邊上,把孩子的血管和父親(qin) 的血管連在一起。這樣,孩子心髒裏的血就能引出來,流到父親(qin) 體(ti) 內(nei) ,用父親(qin) 的肺給血液加上氧,再打回孩子的身體(ti) 。這樣醫生就可以手術了,孩子就有了生的可能。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麽(me) 做,手術的風險也從(cong) 一條命增加到了兩(liang) 條命。李拉海醫生不做,沒人會(hui) 說什麽(me) 。但是一旦失敗,父子倆(lia) 人的命都沒了,而且李拉海的職業(ye) 生涯也會(hui) 到此結束,這是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決(jue) 心的。
如果你是醫生,你做還是不做?當然得做嘛!生命第一,先救命。這個(ge) 原則指導醫生必須突破各種不確定,讓病人活著。
後來,這台手術成功了,父子二人都安全度過了手術。雖然手術之後孩子還是死於(yu) 肺炎,但是這種手術成了當時唯一能救命的方式。隨後一年,李拉海繼續用這個(ge) 方法,給40多名年齡不滿2歲的嬰兒(er) 做了心髒修補手術,共32名成功。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wei) 了兩(liang) 個(ge) 字:活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