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醫療典範:有胃息肉,趕緊切了吧!
做過胃鏡的各位,有多少曾被醫生提示過胃內(nei) 有息肉?醫生當時給切除了麽(me) ?
乍一聽聞自己胃裏長了多餘(yu) 的組織——息肉,會(hui) 不會(hui) 有點恐慌,擔心自己馬上就要邁進胃癌的曆史進程了,畢竟大家都說多餘(yu) 的東(dong) 西就是要病變的。
其實,並不一定,胃息肉遠沒有想象的那麽(me) 可怕,它也不是一發現就一定要切除消滅的階級敵人。
今天我們(men) 將從(cong) 胃息肉是什麽(me) 、胃息肉的種類和癌變概率、是否需要切除三方麵來探討胃息肉和胃癌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一、胃息肉是什麽?
胃息肉其實就是胃粘膜表麵上長出來的一塊凸起的“肉”。
胃息肉是胃粘膜的局部性病變
一般情況下,胃息肉的到來是悄無聲息的,多數情況下即使你長了胃息肉也沒有明顯不適,隻有少數人會(hui) 出現上腹隱痛、腹脹、惡心和嘔吐等症狀。
二、胃息肉是怎麽被發現的?
通常在做胃鏡時才會(hui) 發現胃息肉,偶爾也會(hui) 在其他手術中看到它。
至於(yu) 它究竟是被何種因素誘發的,或說其精確的發病原因,醫學界目前還沒定論。
三、胃息肉的種類與癌變概率
胃息肉並不都是胃癌早期的征兆,它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最常見的胃息肉有三種:胃底腺息肉、增生型息肉、腺瘤型息肉。
各類胃息肉占比情況
1. 胃底腺息肉:屬於(yu) 良性的息肉,沒有穩定的發病原因,一般小於(yu) 1cm。
它通常生長在沒有感染幽門螺杆菌的胃裏,所以它的出現恰恰也是胃健康的一種證明。
2. 增生型息肉:顧名思義(yi) ,是細胞不斷分裂,超出正常所需而長出來的息肉。
它通常生長在感染了幽門螺杆菌的胃中,此類胃息肉的患者建議先進行除菌處理,因為(wei) 有7成左右的患者的幽門螺杆菌消除後,息肉就會(hui) 變小甚至消失。
此類息肉雖然也屬於(yu) 良性的息肉,但是不排除癌變的可能性。
3. 腺瘤型息肉:屬於(yu) 惡性息肉,平均大小在3-4cm左右,最大可達15cm,它的出現與(yu) 慢性萎縮性胃炎有一定的聯係,多發於(yu) 高齡男性。
有研究表明大約40%的腺瘤型息肉都含有惡性細胞,它也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為(wei) 胃癌的癌前病變征兆之一。
4. 其他種類息肉:發病幾率較小,且不易發生癌變。
四、胃息肉必須要切除嗎?
胃息肉和腸息肉不同,大部分胃息肉都是良性的,應該觀察它的大小、形狀和數目後,結合醫生的臨(lin) 床意見決(jue) 定是否切除。
國內(nei) 醫院為(wei) 了保險起見,在胃鏡檢查中發現胃息肉後,無論胃息肉的大小和種類如何,醫生都會(hui) 建議患者切除胃息肉。
絕大部分胃息肉都是通過胃鏡檢查發現的
相比之下,日本高級體(ti) 檢醫院在這一方麵的做法就顯得更加專(zhuan) 業(ye) 嚴(yan) 謹。
在檢查出胃息肉之後還需要做活檢,進行進一步的病理分析,醫生也會(hui) 建議患者做超聲胃鏡對胃息肉性質作出判定。
對於(yu) 胃息肉,我們(men) 既不應該因為(wei) 胃癌而對其抱有恐懼的心理,也不應該“一刀切”,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之後,對它有理性的認知之後再進行後續的治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