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講座 50:未來的醫學會如何發展?(上)
今天是最後一講,按照慣例咱們(men) 應該展望未來。但是,根據曆史經驗,預測具體(ti) 的理論發展和技術進步是不明智的。因為(wei) 按照人類科技發展規律,沒人可以精確地預測未來。
就像曆史學家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未來簡史》這本書(shu) 裏說過:
我們(men) 無法真正預測未來,因為(wei) 科技並不會(hui) 帶來確定的結果。我們(men) 的思想和行動通常會(hui) 受限於(yu) 當今的意識形態和社會(hui) 製度,要以新的方式來思考或行動並非易事。讓我們(men) 從(cong) 中鬆綁,以更豐(feng) 富的想象力思考我們(men) 的未來。
醫學發展太快了。無論是理論、技術還是醫學的功能,都在發生著和即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我還是鼓起勇氣,大膽地給思想鬆個(ge) 綁,談一下我對未來醫學的一些個(ge) 人的展望。
“萬物基因互助”的暢想
2069年,薄醫生95歲了。你可能會(hui) 說2069年,那一定是遠程醫療、基因編輯、預防性治療、精準醫療、人工智能、手術機器人、個(ge) 體(ti) 化醫療、3D打印等等這些技術的天下。
對不起,錯了。2069年,這些技術都過時、淘汰了。醫學進入了一個(ge) 被稱為(wei) “萬(wan) 物基因互助”的時代。
也就是說,世界上每個(ge) 人的數據尤其是基因數據都聯網了,當然了,醫生本人的數據也在這個(ge) 基因數據鏈中。
基因數據
但不同的是,醫生用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調配和管理,將不同病人突變的基因進行互換,來治愈疾病。這就是“萬(wan) 物基因互助”。
薄醫生站在醫院的花園裏,回憶起50年前的2019年。這個(ge) 地方以前是就診大廳,曾經熙熙攘攘,人貼著人。但是2069年,這裏早就被推平了,改成了花園,隻有行色匆匆的醫生和技術人員,一個(ge) 病人都沒有了。
因為(wei) ,病人再也不用跑到醫院,所有的問題在家都能處理。醫院更像是一個(ge) 基因數據調配和運算中心,醫生做的工作更像是今天的數據工程師了。
正在回想的時候,他的BB機響了。自從(cong) 1983年第一台BB機進入中國,醫生的裝備不斷升級,但是別在腰裏的BB機卻一直沒變,這成了醫生的標誌。BB機上顯示:請回數據中心,有信號接入。
薄醫生站在屏幕前,屏幕上顯示的是一位105歲病人的基因圖譜。薄醫生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這些圖譜,然後用算法匹配數據。
意思是,你身上的基因突變對你來說是致病基因,但是,這段基因如果拿到別人身上,就可能成為(wei) 能夠治療病的基因。
薄醫生一直在說,任何一項基因突變都有價(jia) 值,都不是憑空產(chan) 生的,一定可以找到這段基因突變適合的人群,用於(yu) 治病。所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基因互換。而網絡和萬(wan) 物互聯,給基因互換提供了可能。
2069年,醫生就是可以利用世界人群基因數據和算法的人。這個(ge) 病人的基因圖譜上,顯示了一種叫做ATSNT2068的基因片段。
薄醫生沉思了一下,他不用問,就知道這個(ge) 人最近一定是剛從(cong) 火星上回來,火星上特殊的礦物質輻射出的射線,可以讓正常人的基因發生突變。突變後就是這段ATSNT2068。
火星登陸計劃
去年,也就是2068年,薄醫生靠著一項名為(wei) 《星際旅行人群新發基因突變在萬(wan) 物互聯背景下的意義(yi) 》的研究,順利地通過了博士後後後的答辯。答辯成績非常好,醫生還是50年前那樣,是個(ge) 終身學習(xi) 的行業(ye) 。
在這個(ge) 研究中,薄醫生團隊第一次發現了3266名星際旅行的人群中出現的某種突變,也就是ATSNT2068基因,這種突變可以引起病人思維奔逸和失眠。
但是,如果把這段基因移植給阿爾茨海默症病人的腦細胞裏,就可以治愈阿爾茨海默症。這就是基因互換帶來的巨大收益。太好了,薄醫生馬上聯係了一位阿爾茨海默症的病人。
他對病人說:“現在已經為(wei) 您找到了一個(ge) 合適的基因突變片段,如果能夠將這段基因移植到您的大腦細胞裏,那麽(me) 就可以治愈您的阿爾茨海默症了。而您的阿爾茨海默症基因,移植給這位剛星際旅行回來的失眠的人,他的失眠也可以治好。
同時,告訴你倆(lia) 一個(ge) 好消息,你們(men) 身上的基因傳(chuan) 感器會(hui) 把數據傳(chuan) 給保險中心,更新了這段基因,明年保費就可以下調20%了。”
兩(liang) 位病人,同時發出了愜意的笑聲。
【備注】:以上文字內(nei) 容來自得到 APP《 薄世寧·醫學通識五十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不願意在本網站刊登內(nei) 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