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血糖檢測對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
很多人被確診糖尿病後醫生會(hui) 讓患者帶回去一本血糖監測冊(ce) ,記錄每天血糖的變化,為(wei) 什麽(me) 患了糖尿病後血糖要每天監測呢?
血糖是什麽?
我們(men) 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特征就是血糖偏高,那麽(me) 血糖究竟是什麽(me) 呢?
血液中的葡萄糖簡稱血糖。正常人空腹時血糖一般在3.9~6.1 mmol/L之間,餐後2小時不得超過7.8 mmol/L。
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定期必做的檢查項目
血糖主要來源於(yu) 食物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和澱粉)的消化吸收和體(ti) 內(nei) 貯存的糖原的分解,然後氧化分解為(wei) 機體(ti) 提供能量以及合成糖原、脂肪等。
胰島素和血糖的關係
糖尿病中最重要的胰島素由是胰腺中的胰島細胞分泌而來,也是人體(ti) 中唯一能直接降低血糖的蛋白質。這是因為(wei) 胰島素可以把葡萄糖從(cong) 血液運送到身體(ti) 細胞中提供能量,維持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水平,防止血糖濃度過高對器官造成傷(shang) 害。
醫用血糖檢測儀(yi) 器
血糖的升高也正是因為(wei) 胰島細胞受破壞不能產(chan) 生足夠胰島素或是身體(ti) 器官對胰島素反應降低(即“胰島素抵抗”)會(hui) 使太多的葡萄糖留在血液中。而高血糖就像氧化劑,無時無刻不在腐蝕身體(ti) 的各個(ge) 器官。
怎樣自我監測血糖?
自我血糖監測的時間點共有7個(ge) 點,分別是早餐前後、午餐前後、晚餐前後和睡前,並且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血糖監測時間。
如果是出院初期或剛調整完藥物,建議勤測血糖,可以選擇多個(ge) 時間點進行測量。例如:第一天測定早晚餐和早餐後2小時血糖,第二天測定早中餐及午餐後2小時血糖,第三天測定早餐前和三餐後2小時血糖。這樣均衡分配,監測到精準的血糖波動。
糖尿病患者應該每日進行血糖檢測
如果病情趨於(yu) 穩定,那麽(me) 血糖監測的頻率可減少,有兩(liang) 種方法可以既能觀察病情變化又能節約試紙。方法一:連續階梯法。可以將原本在一天內(nei) 監測的7點血糖分配到一周裏完成,病情穩定,甚至可以分配到一個(ge) 月裏完成。方法二:間隔完整法。隔幾天選出一天完整地監測7點血糖,同樣的,如果病情穩定,可以將間隔時間分配為(wei) 一個(ge) 月。
當然,通過向醫生谘詢後,根據病情製定的測量血糖的時間方案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才對病情控製最有效。
日本血糖檢測與中國血糖檢測的差別
有一部分去完日本體(ti) 檢的用戶都被檢測出來是糖尿病患者,他們(men) 表示很驚訝,因為(wei) 在國內(nei) 他們(men) 都有定期去檢查,但是檢查出來都不是糖尿病患者,但是去了一次日本體(ti) 檢後,就變成糖尿病患者了。
日本體(ti) 檢中監測餐後血糖
造成檢測結果不同的一大原因就是日本在血糖檢測上比中國多了一個(ge) 步驟。中國醫院體(ti) 檢過程中,在檢查血糖時通常隻要求檢查空腹血糖就可以了,但是通過上文我們(men) 可以了解到,隻有檢測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才算是準確的血糖變化檢測。在日本體(ti) 檢中,檢查完空腹血糖後,還會(hui) 讓用戶喝一杯糖水然後再測血糖 所以測出來的結果會(hui) 更精準。
糖尿病中最重要的就是血糖監測的環節,隻有了解身體(ti) 的血糖波動狀況,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
參考資料
1. 仝小林:《糖尿病中醫藥臨(lin) 床循證實踐指南》(2016版),科學出版社
2. 遲家敏:《實用糖尿病學》(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3. 許曼音:《糖尿病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