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講座 27:麻醉,帶來無限可能(上)
上星期,因為(wei) 一則新聞,讓麻醉師這個(ge) 職業(ye) 又重新進入大眾(zhong) 視野。很多人都對麻醉和麻醉師有著很深的誤解,很多人覺得麻醉師的工作很輕鬆,畢竟一場手術下來,麻醉師好像隻需要打一針麻醉劑就能完成工作。事實上,當麻醉劑打入病人體(ti) 內(nei) 時,麻醉師的戰爭(zheng) 才剛剛開始。
按照時間發展脈絡,我們(men) 就來說說醫學發展的第三個(ge) 裏程碑——麻醉。在美國波士頓公園,距離開國總統華盛頓紀念碑不遠的地方,矗立著另外一座紀念碑。但是,它紀念的卻不是某個(ge) 偉(wei) 人,而是一種麻醉藥——乙醚。
乙醚雕像
為(wei) 什麽(me) 要給一種藥豎一座紀念碑呢?因為(wei) ,麻醉的出現,是醫學發展的分水嶺。有了麻醉,外科手術從(cong) 野蠻血腥走向了安全和文明。有了麻醉,很多治療技術才得以實現。有了麻醉,醫學偉(wei) 大的人道主義(yi) 精神才得以體(ti) 現。
麻醉隻有一個(ge) 簡單的作用:讓人不疼。咱們(men) 先從(cong) 疼來說起。
疼了未必不死:一台死亡率300%的手術
麻醉出現前,醫生們(men) 用病人的疼來換不死。什麽(me) 意思呢?難道不疼就得死嗎?對。在200多年前,人們(men) 要是得了必須做手術的病,比如截肢、胃穿孔,要麽(me) 等死,要麽(me) 就得忍著疼做手術。
醫生怎麽(me) 做呢?要麽(me) 讓病人喝醉了再上手術台,要麽(me) 就一棍子打暈病人,然後把病人捆在手術台上,還得找三五個(ge) 大漢把人按住。這個(ge) 時候,醫生趕緊開刀,速戰速決(jue) 。
病人為(wei) 了活命就得疼,醫生為(wei) 了救命就得快。據說,當時俄國一個(ge) 醫生可以在三分鍾鋸斷大腿,半分鍾切掉乳房;法國一個(ge) 醫生可以在24小時給200個(ge) 病人截肢。
當時手術最快的人,要數英國醫生羅伯特·李斯頓( Robert Liston )。他能在28秒內(nei) ,截掉一條腿。人稱“小李飛刀”。那麽(me) 疼了就一定不死嗎?未必。
下麵這台手術,不僅(jin) 病人死了,無辜者也死了。這是人類醫學史上唯一一台死亡率300%的手術。故事的主角就是剛才提到的“小李飛刀”——李斯頓醫生。1842年,李斯頓在做一台截肢手術的時候,手起刀落砍下了病人的一條大腿。但是,現場同時響起了三個(ge) 人的慘叫。
因為(wei) 砍得太快,他不僅(jin) 切掉了病人的腿,還把助手的兩(liang) 根手指頭,和一個(ge) 圍觀的男性群眾(zhong) 的要害都切了。後來,截肢的病人、被砍掉手指的助手、還有那個(ge) 倒黴觀眾(zhong) ,相繼因為(wei) 出血和感染死了。一刀三命,這台手術也成了醫學史上死亡率最高的手術。
這就是為(wei) 了不死隻能疼的時代,疼了也未必不死。但是,我必須為(wei) 李斯頓醫生說句話。他可不是庸醫,實際上,他是那個(ge) 時代最優(you) 秀的外科醫生之一。隻能說,這台手術是那個(ge) 時代醫學局限性的縮影。
就是因為(wei) 疼,手術必須做得快。那麽(me) 肯定不細致,導致死亡率高。當時外科大手術的死亡率超過70%。說到底,疼的問題不解決(jue) ,外科手術就沒辦法往前走。
不疼,也可以不死
進入19世紀,麻醉終於(yu) 誕生了。麻醉做到了不疼。不疼,又為(wei) 醫學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從(cong) 此,不疼也可以不死了。麻醉是怎麽(me) 出現的呢?
19世紀初的時候,美國上層社會(hui) 有一種時尚,就是在聚會(hui) 的時候吸笑氣。笑氣的化學名稱是一氧化二氮。吸了笑氣的人特別亢奮,會(hui) 哈哈大笑,所以它叫做笑氣。當時的人們(men) 吸這個(ge) 東(dong) 西,就是為(wei) 了玩得更嗨。
有個(ge) 細節,就是人吸了笑氣以後,哪怕磕得鼻青臉腫也不會(hui) 覺得疼。就是這個(ge) 大多數人都沒當回事的細節,被一個(ge) 美國醫生——克羅夫·朗( Crawford Long )注意到了。他想,這東(dong) 西能不能用來給人做手術呢?
有了這個(ge) 想法,朗醫生搞起了研究。結果他發現了一種跟笑氣類似的東(dong) 西——乙醚,而且乙醚的麻醉效果比笑氣還好。1842年3月30日,這是人類醫學史上,值得被牢牢記住的一天。
無痛分娩使用的鎮痛泵
這天,朗醫生給病人吸入乙醚,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第一台麻醉手術。病人不僅(jin) 沒死,而且還不疼。從(cong) 這天開始,醫學進入了“不疼的時代”。
3月30日也被定為(wei) “國際醫生節”,就是為(wei) 了紀念麻醉給醫學帶來的巨大改變。1853年4月,34歲的英國維多利亞(ya) 女王使用麻醉無痛分娩,順利地生下了一個(ge) 聰明健康的小王子。這是推動麻醉普及的一個(ge) 裏程碑事件。
人們(men) 就想,既然女王都麻醉了,而且麻藥對大人、孩子沒什麽(me) 大影響,這事兒(er) 靠譜。這樣,麻醉在全世界快速推廣起來了。而這個(ge) 時候,距離李斯頓醫生那台死亡率300%的手術,也才僅(jin) 僅(jin) 過了11年。如果李斯頓當時有麻醉,這個(ge) 高手也就不會(hui) 造成一刀三命的悲劇了。
麻醉發展到這個(ge) 時候,手術可以不疼,病人還可以不死。生孩子也可以不疼了。
【備注】:以上文字內(nei) 容來自得到 APP《 薄世寧·醫學通識五十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不願意在本網站刊登內(nei) 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