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見到醫生血壓就升高,應該怎麽辦?
有很多人一見到醫師就會(hui) 緊張,測量血壓也會(hui) 升高,這該怎麽(me) 辦呢?首先,需要明確是否有高血壓。
血壓測量通常有兩(liang) 種場景,一種是在診室測量血壓,一種是在診室外測量血壓。如果你在診室測量血壓 ≥140/90 mmHg,同時診室外測量血壓 ≥135/85 mmHg,那就明確有持續性高血壓了,也就需要按照高血壓進行心血管病風險評估與(yu) 治療了。
但對於(yu) 一部分人而言,診室血壓高於(yu) 診室外血壓,這個(ge) 差值被稱之為(wei) “白大衣效應”;當白大衣效應足夠大時,使得診室血壓明顯升高並 ≥140/90 mmHg,但診室外(動態和家庭)血壓正常,這就可診斷為(wei) 白大衣高血壓了。
這種白大衣效應被認為(wei) 主要由醫生或護士在診室測量血壓時引起的患者一過性身體(ti) 緊張所導致。
白大衣高血壓的流行性與危害
在診室血壓升高的人群中,高達 30-40% 為(wei) 白大衣高血壓,在高齡老年人中白大衣高血壓比例更是 >50%。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和不吸煙人群中更為(wei) 常見。
此外,各級高血壓均可見到明顯的白大衣高血壓效應,但在Ⅰ級高血壓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壓的患病率最高。正因白大衣高血壓患病率如此之高,診室血壓升高者都需要進行診室外血壓測量,明確是否為(wei) 白大衣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家中常備電子血壓計
白大衣高血壓導致靶器官損害的危險性低於(yu) 持續性高血壓;同時,與(yu) 白大衣高血壓相關(guan) 的心血管病發生的風險也低於(yu) 持續性高血壓。但與(yu) 正常血壓相比,白大衣高血壓導致無症狀的心血管損害更常見,進展到持續性高血壓的風險也更高。
白大衣高血壓的原因
1、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刺激
白大衣高血壓的產(chan) 生可能與(yu) 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刺激有關(guan) ,醫務人員與(yu) 患者交談的語氣、情緒都能影響測得的血壓值。
2、患者本身的應激反應
患者本身應激反應增強,在診室測量血壓時一過性的身體(ti) 緊張,伴隨著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的激活,其血漿腎素和醛固酮以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升高血壓的激素水平增高。
由於(yu) 上述醫務人員的刺激與(yu) 患者自身的緊張,導致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縮,產(chan) 生所謂“白大衣效應”,從(cong) 而導致血壓上升。這種效應隨著年齡增高而更加常見。
白大衣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對於(yu) 不同日期三次以上診室測量血壓 ≥140/90 mmHg,並且診室外測量血壓正常(動態血壓白天平均血壓 <135/85 mmHg、夜間平均血壓 <120/70 mmHg、24小時平均血壓 <130/80 mmHg 或家庭監測血壓 <135/85 mmHg),可診斷為(wei) 白大衣高血壓。動態血壓監測與(yu) 家庭血壓監測是確診白大衣高血壓的金標準。
白大衣高血壓需要如何處理呢?
與(yu) 正常血壓相比,白大衣高血壓導致無症狀的心血管損害更常見,進展到持續性高血壓的風險也更高。那麽(me) ,如果我們(men) 在診室醫務人員測量血壓升高並 ≥140/90 mmHg,這該怎麽(me) 辦呢?
首先,需要診室與(yu) 診室外兩(liang) 種測量血壓方式的檢測,明確是否有持續性高血壓。
如果你在診室測量血壓 ≥140/90 mmHg,同時診室外測量血壓(動態血壓白天平均血壓 >135/85 mmHg、夜間平均血壓 >120/70 mmHg、24小時平均血壓 >130/80 mmHg 或家庭監測血壓 >135/85 mmHg),那就明確有持續性高血壓了,也就需要按照高血壓進行心血管病風險評估與(yu) 治療了。
日本高級體(ti) 檢 血壓檢查
對於(yu) 一部分人而言,由於(yu) 診室測血壓時緊張等原因產(chan) 生“白大衣效應”,使得診室血壓明顯升高並 ≥140/90 mmHg,但診室外(動態和家庭)血壓正常,這就可診斷為(wei) 白大衣高血壓了。如果診斷丁白大衣高血壓是否就需要降壓藥物治療呢?
目前的研究認為(wei) ,白大衣高血壓導致靶器官損害的危險性低於(yu) 持續性高血壓;同時,與(yu) 白大衣高血壓相關(guan) 的心血管病發生的風險也低於(yu) 持續性高血壓。
但與(yu) 正常血壓相比,白大衣高血壓導致無症狀的心血管損害更常見,進展到持續性高血壓的風險也更高。
因此,所有白大衣高血壓患者應該經常進行診室和診室外血壓測量(每年一次),並通過生活方式幹預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此外,還需要到醫院心內(nei) 科進行高血壓的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對於(yu) 已有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或者心血管病風險高危或很高危的患者,可以考慮開始降壓藥物治療。除此之外,其他白大衣性高血壓患者目前尚不推薦常規降壓藥物治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