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講座 16:醫院讓醫療服務變得高效(下)
在上篇我們(men) 提到醫院和醫院之間的分工協作,不僅(jin) 保證了質量,還能讓資源得以充分利用。那麽(me) 如何將能量更加高效的利用呢?醫療信息又是如何流動的呢?
能量高效利用
從(cong) 分工協作,能最直觀地理解醫院的運行。接下來,我換個(ge) 角度再帶你認識醫院。先請你想一個(ge) 問題:以前都是醫生上門去給病人看病,為(wei) 什麽(me) 現在卻是病人去醫院呢?
先說醫生。一位教授專(zhuan) 門的研究方向是疑難頸椎手術,那麽(me) 他上門去給病人看病和各地的疑難病人都過來找他,哪個(ge) 效率更高?
當然是到醫院了。假如現在你是管理者,有這樣一個(ge) 高水平的醫生,你怎麽(me) 讓他充分發揮價(jia) 值呢?拿我們(men) 醫院來說,日門診量是1.5萬(wan) 人左右,每年就要為(wei) 大約500萬(wan) 病人解決(jue) 就醫問題。
醫院這個(ge) 平台讓醫生、設備、技術的能量,最高效地匹配和利用
隻有醫院這種形式,才能讓這位教授的能量和最需要這種手術技術的病人匹配,達到最高效的利用。再說設備。檢驗科、放射科、手術室等等這些輔助科室具有大量的醫療設備。統籌利用,又讓這些設備的能量和病人高效匹配。
醫院為(wei) 醫生賦能。不同專(zhuan) 業(ye) 醫生的能量匯聚起來,又推動醫院的發展。所以,醫院這個(ge) 平台讓醫生、設備、技術的能量,最高效地匹配和利用。
信息高效流動
說完能量,咱們(men) 再說說信息。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這個(ge) 變化的過程記錄下來並傳(chuan) 遞出去,就是信息。同樣,醫院這種形式讓信息能夠高效流動和利用。
在醫院,每個(ge) 醫生都是自己研究領域信息的擁有者。信息產(chan) 生大量的前沿知識,但是,怎麽(me) 讓這些信息迅速擴散到所有的醫療服務現場呢?
首先,信息溝通和流動才會(hui) 帶來更新,更新才能帶來前沿信息。比如一次複雜手術,不僅(jin) 教授,全部參與(yu) 治療、會(hui) 診、手術的醫生和護士,都獲得了不同領域的信息。
他們(men) 又把自己領域最前沿的信息集中到這個(ge) 病人的治療上,這些就成了治療複雜疾病的最佳信息。其次,我們(men) 說的“見識”,就是先有“見”,才有“識”。見過大量的病例,才能積累大量的經驗和教訓,“我見過”是“我可以”的底氣。
病人就診、治療,成為(wei) 醫生重要的信息來源,甚至超過了書(shu) 本上的信息
在醫院,每天有大量病人就診、治療,這是醫生重要的信息來源,甚至超過了書(shu) 本上的信息。病人為(wei) 醫生積累信息和經驗提供了重要來源。說回剛才的病例,這種嚴(yan) 重的頸椎後凸畸形並不多見。以前,醫生掌握的信息量很少。
但是在醫院這個(ge) 平台上,在不同醫院組成的網絡體(ti) 係裏,“醫生對這種疑難手術有經驗”這個(ge) 關(guan) 鍵信息,在醫院內(nei) 會(hui) 傳(chuan) 遞給所有醫生。還會(hui) 通過醫院網絡、醫院之間的學術交流、相互轉診,傳(chuan) 遞給其他醫院和其他醫生。
疾病治療最怕什麽?
那麽(me) ,這種疾病的治療必然會(hui) 越來越成熟。但是,這些關(guan) 鍵的信息最怕什麽(me) 呢?怕丟(diu) 失,怕有偏差。所以,醫院又用專(zhuan) 業(ye) 化的傳(chuan) 承體(ti) 係,避免了信息偏差或者丟(diu) 失。
比如,帶教體(ti) 係、專(zhuan) 家查房、教授會(hui) 診、多學科會(hui) 診,這讓年輕醫生可以不斷地學習(xi) 。同時,不同的醫生查房、會(hui) 診討論,也避免了個(ge) 人信息偏倚。
再比如,醫院用病案係統管理每個(ge) 病人的信息,這些信息存儲(chu) 下來永遠不會(hui) 丟(diu) 失,可以一代一代傳(chuan) 承下去。
醫生們(men) 通過寫(xie) 病曆匯總關(guan) 於(yu) 這個(ge) 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信息,新醫生學習(xi) 老病例又學習(xi) 了前輩的經驗。信息經過不斷傳(chuan) 遞、更新、迭代,才形成今天的醫療知識體(ti) 係。在醫院這個(ge) 平台上,信息得到了最高效的利用和傳(chuan) 遞。
所以,即便你擁有私人醫生對你提供日常的健康建議,有了牙病、眼病或者其他小毛病,你還可以去診所。但是,隻要是大問題,最終解決(jue) 還需要依賴醫院。
醫院這種組織形式,無論是從(cong) 分工協作,能量匹配和利用,還是信息流動和傳(chuan) 承各個(ge) 層麵,都讓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做到最高。
【備注】:以上文字內(nei) 容來自得到APP《 薄世寧·醫學通識五十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不願意在本網站刊登內(nei) 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