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檢查 ECG - 心髒功能檢查指標
心髒是人體(ti) 生命的發動機,血液就是人體(ti) 的“汽油”,正是通過心髒這個(ge) 動力源,才能將血液不斷地輸送到人體(ti) 的各個(ge) 部位。心髒病已經成為(wei) 當下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據統計,全世界範圍內(nei) ,每死亡 3 人,就有 1 人死於(yu) 心髒病。
心電圖是體(ti) 檢和臨(lin) 床上經常用的檢查,是人體(ti) 心髒健康的監測器,可以反映心髒的節律、速率、傳(chuan) 導功能、供血狀態等基本情況,可幫助及早發現心髒病變。
另外,心電圖檢查已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心血管範疇,感染性疾病、內(nei) 分泌疾病、神經肌肉性疾病及藥物影響等也往往需要進行心電圖檢查,提供醫學診斷的參考。
心電圖雖然常見,但對於(yu) 沒有醫學背景的老百姓來說,看懂心電圖似乎比Ⅹ線、超聲影像更難。要想看懂心電圖,我們(men) 先從(cong) 易到難逐步分析。
心電圖檢查的工作原理
心電圖是心髒健康的監視器,它是一種迅速、簡便、安全、有效的無創傷(shang) 性診斷方法,若人感到胸悶、心悸、心慌、頭昏、眼花、心前區不適或胸部疼痛等症狀時都應該做一個(ge) 心電圖檢查。這項檢查能把心髒的大多數問題揭示出來,常用於(yu) 篩查心室心房肥大、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冠心病、電解質紊亂(luan) 等疾病。
常見的心電圖檢查儀(yi) 器
心電圖機將身體(ti) 表麵變動著的心髒電位記錄下來,進而描繪成心電圖,為(wei) 了解被檢査者心髒的情況提供重要的依據。它能夠反映出心髒興(xing) 奮的產(chan) 生、傳(chuan) 導和恢複過程中的生物電位變化。在心電圖記錄紙上,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波形幅度。
心電圖是被記錄在特殊記錄紙上的,記錄紙上的每一條細豎線相隔 1 mm,每一條細橫線也是相隔 1mm,它們(men) 圍成了 1 平方毫米的小格。
粗線是每 5 個(ge) 小格一條,每條粗線之間相隔就是 5 mm,橫豎粗線又構成心電圖記錄紙是按照國際規定的標準速度移動的,移動速度為(wei) 了大方格 25 mm / s,也就是說橫向的每個(ge) 小細格代表 0.04s。
每兩(liang) 條粗線之間的距離就是代表 0.2 s。國際上對記錄心電圖時的外加電壓也是有規定的,即外加 1 mV電壓時,基線就應該準確地抬高 10 個(ge) 小格,也就是說,每個(ge) 小橫格表示 0.1 mV,而每個(ge) 大格就表示 0.5 mV,每兩(liang) 個(ge) 大格就代表 1 mV。
心電圖的波形組成
心電圖是由一係列的波組構成的,每一個(ge) 波組代表著一個(ge) 心動周期。
基本上一個(ge) 完成的波組包括一個(ge) P 波、QRS 波群、T 波和 U 波。P 波是由左右兩(liang) 個(ge) 心房的電激動所產(chan) 生,前一半主要由右心房產(chan) 生,後一半由左心房產(chan) 生。正常P波的寬度不超過 0.11 s,最高幅度不超過 25mm(0.25mV)。
QRS 波群是反映左右心室電激動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QRS 波群的寬度叫 QRS 時限。正常人 QRS 波群的時間最高不超過 0.10 s,如果延長可能會(hui) 有心室肥大或心室內(nei) 傳(chuan) 導阻滯等。T 波代表心室激動後複原時所產(chan) 生的電位。
心電圖簡要示意圖
在 R 波為(wei) 主的心電圖上,T 波不應低於(yu) R 波的1 / 10。U 波位於(yu) T 波之後,振幅很小,是一個(ge) 低而寬的小波,是反映心肌激動後電位與(yu) 時間的變化。
心電圖機的電極與(yu) 人體(ti) 連接位置的線路成為(wei) 心電圖導聯,一般的連接線路是連接在身體(ti) 的四肢,其中,放在左臂(+)、右臂(-)稱為(wei) 第I導聯;左足(+)、右臂(-)稱為(wei) 第Ⅱ導聯;左臂(-)、右足(+)稱為(wei) 第Ⅲ導聯等。
此外,還有將電極單獨放在右臂的右上肢導聯( aVR )、左臂的左上肢導聯( avL ),放在左腿的左下肢導聯( aVF )以及放在胸部不同位置的 v1~V6 的 6 種胸部導聯。
在心電圖中,除了上述各波的形狀有特定的意義(yi) 之外,各波以及它們(men) 之間的時間關(guan) 係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jia) 值。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P-R 間期、ST 段、Q-T 間期。
心電監護儀(yi)
P-R 間期是指從(cong) P 波起點到 QRS 波起點之間的時程,代表心髒產(chan) 生的電激動由心房傳(chuan) 導到心室需要的時間,在房室傳(chuan) 導阻滯時,P-R 間期延長。一般成人的正常值為(wei) 0.12~0.20 s,年齡越大或者心率越慢,P-R 間期越長。
ST 段是指從(cong) QRS 綜合波的終點到T波的起點之間的一段時程,代表心室緩慢複極的過程,正常任一導聯位置的 ST 下移一般不應超過 0.05mV。Q-T 間期是指從(cong) QRS 綜合波起點到T波終點的時程,代表心室開始興(xing) 奮到複極化完畢的時間,其長短與(yu) 心率成反比關(guan) 係。也就是心率越快 Q-T 間期越短,反之,則越長。
先看結論是否正常
拿到心電圖報告後,我們(men) 先看最後結論那句話,一般分為(wei) 三種情況:正常心電圖、大致正常心電圖、異常心電圖。
正常心電圖是讓人比較欣喜的結果,但也不能就此高枕無憂,平時還要注意保養(yang) 心髒;大致正常心電圖說明有輕微異常,還未構成病變範疇,應加強保養(yang) 心髒;異常心電圖說明存在臨(lin) 床異常現象,可讓醫生給出專(zhuan) 業(ye) 的意見,哪裏異常,是否需要治療。
在平時,早期心髒病的潛在患者一般並無明顯症狀,僅(jin) 會(hui) 出現胸悶頭暈、失眠多夢等。所以,如果平時生活不規律,肥胖、血壓高等人群定要重視這些早期特征,及早去醫院檢查,以防止心梗及猝死的發生。
對於(yu) 有心髒病史的人來說,隻要出現 15 分鍾以上的胸部急性疼痛,就應前往醫院進行心電圖等相關(guan) 檢查。
簡單看懂心電圖報告
在體(ti) 檢機構出具的心電圖報告結論中,最常出現的一個(ge) 詞叫“竇性心律”,是指竇房結的心眺節律。這裏的“心律”是指心跳的節律,它與(yu) “心率”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概念。
心率是指每分鍾心跳的次數,健康成人的心率為(wei) 60~100 次/分,大多數為(wei) 60~80 次/分,女性比男性稍快;3歲以下的小孩常在 100 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
心電圖報告
成年人每分鍾的心率超過 100 次(一般不超過 160 次/分)或嬰幼兒(er) 超過 150 次/分者,稱為(wei) 竇性心動過速。
常見於(yu) 正常人運動、興(xing) 奮、激動吸煙、飲酒和喝濃茶後。
也可見於(yu) 發熱、休克、貧血、甲亢、心力衰竭患者及應用阿托品、腎上腺素、麻黃素等藥物的患者如果心率在160~220次/分,常稱為(wei) 陣發性心動過速。
心率低於(yu) 60 次/分者(一般在 40 次/分以上),稱為(wei) 竇性心動過緩在報告中,正常的 P-R 間期為(wei) 0.12~0.20s;Q-T 間期為(wei) 0.32~0.44 s,P 波在 Ⅰ、Ⅱ 導聯方向向上,在 aVR 導聯方向向下;QRS 波群時間為(wei) 0.06~0.1;ST-T 沒有異常改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