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體檢中常見的血糖問題,該如何控製?
人的身體(ti) 就跟機器一樣,隨著年齡與(yu) 時間會(hui) 逐漸“老化”,因此定期“保養(yang) ”就至關(guan) 重要!健康體(ti) 檢,你做到了嗎?相信許多人會(hui) 在身體(ti) 檢查中遇到血糖問題,今天,我們(men) 來談談如何平衡血糖,其實血糖控製得好不好,關(guan) 鍵就一個(ge) 字:穩!
在醫院的體(ti) 檢中心,經常有人會(hui) 去問醫生:
怎樣才能算是「血糖平穩」?
為(wei) 什麽(me) 血糖控製不是追求越低越好,而是要講究平穩?
日本體(ti) 檢醫生
一、血糖控製,怎樣才叫穩?
我們(men) 的血糖是一直在變化的。吃飯後血糖升高,餐後隨著時間延長,血糖逐漸降低。血糖最高點多出現在早餐後 1 小時,而最低點出現在淩晨 2~3 點。
正常情況下,一天內(nei) 的血糖波動幅度小於(yu) 2~3 mmol/L。每天與(yu) 每天之間的平均血糖波動幅度一般在 0.8 mmol/L 以內(nei) 。
心髒體(ti) 檢
我們(men) 判斷血糖穩不穩,一般看以下指標:
1.糖化血紅蛋白,反映大趨勢。
2.血糖一天之內(nei) 的變化,反映高峰低穀。
這兩(liang) 個(ge) 指標都控製好了,才叫穩。
日常藥物
二、血糖—為(wei) 什麽(me) 求穩不求低?
1.血糖不求低
許多人認為(wei) 血糖越低越好,怕血糖高,拚命控製飲食,甚至擅自加藥。這樣極有可能誘發低血糖。
而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十分危險,會(hui) 引起昏迷,誘發心梗、腦卒中等,若是救治不及時,甚至有生命危險。
2.血糖講究穩
血糖不穩可能引起一係列的並發症:
血管受損:波動性血糖,更易引起血管受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心腦血管病變,引起冠心病、腦梗塞等。
損傷(shang) 神經:血糖的迅速變化,還可能引起感覺神經的損傷(shang) ,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狀,於(yu) 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找上門了。
體(ti) 檢活檢
三、一天內(nei) 血糖變化
如果血糖處於(yu) 高高低低、波動較大的情況,平均下來,高低相抵,糖化血紅蛋白也可以達標,但這樣高高低低波動的血糖,仍可以引起文章開頭提到的各種並發症。
對於(yu) 一天內(nei) 的血糖變化,臨(lin) 床上有很多複雜的公式來估算。
這裏,給大家一個(ge) 比較簡單、粗略的目標:
1.一天以內(nei) ,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在 3 mmol/L 以內(nei) 為(wei) 好,如果超過 6 mmol/L,則血糖波動大。
2.對於(yu) 60 歲以下、無明顯並發症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建議空腹血糖控製在 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控製在 4.4~10.0 mmol/L。
3.60 歲以上、有嚴(yan) 重低血糖史、有明顯並發症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或者診斷為(wei) 1 型糖尿病的糖友,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放寬目標範圍。
去日本做血糖體(ti) 檢
四、日常控製血糖
為(wei) 避免血糖波動,很重要的一個(ge) 方麵是保證餐前血糖和餐後 2 小時血糖的穩定。為(wei) 了達到這一效果,主要從(cong) 這三個(ge) 方麵著手:
1. 飲食
三餐定時定量,在種類選擇上,宜選擇對血糖影響較小的食物,宜食用粗雜糧,少食用精細糧,適量多吃蔬菜。
餐後高血糖,下一餐餐前低血糖,可在醫生指導下分餐,例如,早餐後高血糖,中餐前低血糖,可將早餐三分之一留在上午十點進食。
2. 運動
最好安排在餐後一個(ge) 小時進行,不要空腹運動。以中等強度的運動為(wei) 宜,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注意預防運動引起低血糖的風險。
運動後最好監測血糖,如血糖<5 mmol/L,可進食少許蘇打餅幹、水果等。
3. 藥物
如果血糖波動較大,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藥物。比如:減少空腹血糖波動的藥物,如長效胰島素(甘精胰島素等)。
日本體(ti) 檢醫護人員
其中,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既能降低餐後高血糖,又能避免下一餐餐前低血糖。
胰島素泵的使用也有助於(yu) 減少血糖波動。
在糖尿病發病率如此高的時代,raybet雷竞技公司建議您每年至少做一次相關(guan) 檢查,防患於(yu) 未然!
完